
2013年6月26日,在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6层百人会议室,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周江评老师介绍了洛杉矶的交通、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的过程和启示。周老师是南加州城市规划专业的博士,研究的重点在交通领域,近年来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,对很多交通问题的研究都很深入。他的演讲平实诚恳,乐于与大家分享他的经验与思考,也推荐了很多有趣又有价值的信息。他的演讲按照人们的理解、问题的本质、交通需求管理、当局的声音、城市的历史、教训和启示几个部分展开。增进了我们对美国洛杉矶这座城市的了解,也让大家对交通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。
人们对洛杉矶的误解
人们往往一提到洛杉矶,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低密度蔓延的画面,似乎洛杉矶不可避免地与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密切相关。但周老师用数据说明了这是人们对洛杉矶的一种误解。他对比了美国各个大都市区的住房和人口数据,数据显示洛杉矶都市区的单位住房密度低于美国都市区的平均值,人口密度高于平均值,千人高等级道路长度低于平均值。可以看出,洛杉矶并不完全与低密度蔓延相关。相关研究显示,1946年时,洛杉矶还是一个公交都市,人年均426次出行都依靠公交,占全部出行次数的58%,对比当前即使是纽约这样一个注重公交的城市,这一比例也不过30%。如果说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公交水平相关,也不尽然,因为当时的美国的人均GDP已有18000多美元,人们并不是因为不富裕才坐公交,而且公交似乎也可以保证很好的经济、社会运转。然而,今天洛杉矶更富有,但公共交通已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,知耻后勇,正在致力于向其它城市学习,力图恢复过去良好的公交传统。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,会犯错误;可贵的是,城市要能尽快意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。当然,洛杉矶在公共交通发展上的错误,很惨痛,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纠正。这值得别的城市很好的借鉴,以免重蹈覆辙。我们一直喜欢学习先进、正确的东西,这乃人之常情;但我们也需要从别人的失败和错误中学习和借鉴,不犯同样的错误,避免类似的失败,其实和学习先进、正确的东西同等重要。因此,今天谈的洛杉矶,也许很多方面是不成功的;但是,这些不成功一样可以让我们反思,学习到很多先进、正确的城市也许不能告诉我们的经验、教训。
交通问题的本质
关于交通问题的本质,周老师提出了他的观点:交通需求只是一个派生需求,它是由交通背后更深层次的需求所决定的,解决交通拥堵问题,不应该是无奈之举,而应该致力于满足本质需求,这一本质需求即为人的需求。周老师提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,来分析人的需求,认为这是一个分析交通问题的好视角。他根据自己的理解,构建了一个交通需求的金字塔模型,排列了决定交通需求的影响因素,从下到上依次是:(1)历史、文化、制度、地理,以及最重要的社会问题的发现、研究、诊断、决策和执行能力;(2)社会经济属性+道路设施容量;(3)前几个要素+土地利用;(4)前几个要素+环境+公交;(5)前几个要素+可达性+可持续+空间正义;(6)前几个要素+?其他新的因素。利用这一框架,我们可以很好的解释人们对交通需求的理解。 人们对交通需求的认识和管控,基本上是从(2)上升到(6)。(1)当中提到的社会问题的发现、研究、诊断、决策和执行能力是解决好交通、城市问题的最终途径。 Read More